(11月)论”汉语”

文化结构决定于语言结构,文化的核心在语言。汉民族文化自古博大精深,核心原因就在于汉语言文字非同寻常的独特之处。    如同目前绝大部分的语言文体一样,汉语具有表音特点。汉字为单音节字,一个字对应一个音节。并且元音音节永远都置于辅音之后,汉字因而读音响亮,听起来响亮悦耳。并且由于汉字是单音节字,在音节组合方面得天独厚,可以以单音节形式存在,也可以以两个乃至更多的单日音节组合形式存在,使得汉语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得到绝对划齐与呼应的效果。如我国的五言诗、七言诗。同时汉字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4个声调,极利于人表达人类情感。比较于其它的表音语言,如印欧语系下的英语,单词不是以单音节形式存在。一个单词可为一个音节,如“hoe”锄头,也可以由两个音节构成,如“\”Mickey”,汉译为“米老鼠”,甚至可以由三个音节构成,如“Similar”,汉译为“相像的”,甚至可以更多。在声调上即为轻重音,和汉语差别确实是泾渭分明 。


   汉字具有表音功能外,还具有表义功能,并且该功能是其主要功能。所以,人们常常将汉字称为表义文字。这一功能体现在字形上最能说明问题。


   汉字是象形文字,自古以来。它状物摹形,一个汉字就是一幅关于外物形状的图画。如“雨”、“月”字,尽管时间越往后推移,汉字越规范,其象形程度相对降低,但其象形程度还是相当高。人们在阅读汉字时,就如同于欣赏一幅幅图画,读山如赏山,读雨如观雨,可以打趣说:汉字的意义是被“看”到的,而不是被”读“到的。不可否认原来的象形文字的汉字,时至今日,已有一些变为非象形文字。但从更高的层面看,它们依然是象形文字。原因很简单:原来的象形文字使传统中国人的深层审美心理结构中已积淀了牢固的象形审美观念,在人们阅读非象形字时,通过这些审美观念,依然能被唤起视象效果。因此这些汉字的象形功能仍然存在。也可以说,是中国人的象形审美观念致使不再起象形功能的文字恢复了象形功能。汉字的象形特点使汉语言文字存在视象功能。(所谓视象功能是具体现人容借助审美主体呈象能力而显示为主体想贸易公司世界中看得见的具体禍象。)看字如看画,字字如画,通过画面,清楚字所代表的事物,理解字的意义。因此汉语言文字成为人们理解客观世界最好的桥梁。视象功能同时使汉语言文字易球状生情境交融、物我一致之审美境界。


   表音与表义是汉语两大特点,责骂时汉语还具有音义同构特点。或者因为历史之必然,或者因为历史之偶然,在汉语言文字中,相当多的汉字的发音与其所要表达的意义边系紧密。这体现在,意义昂扬、奋发、向上,时空关第及含义指向呈正向扩张型的字,其读音响亮、激昂、清晰、有力,发音时开中度大。与之相反,意思沉郁、压抑,时空关系呈收缩、负向退降的字,其读音沉钝、混浊、拘谨,发音的中形开口度较小。两方面的例子分别如下面的(1)、(2):


   (1):刚、阳、欢、天、高。


   (2):柔、阴、悲、地、低。


   还有一个较突出的特点是汉语的含蓄性。汉字是方块字,汉语类属孤立语,无曲折变化,其主、谓、宾、定状、数等都无时态变化,语形规定不明确,使得同义字/词大量存在。词法、句法灵活多变。一个词,用另一个字代替,看起来未尝不可。一个句子里的一个词用另一个来代替,意思也差不多。甚至一句话,语序变了仍能保持原意等等的现象大量存在,这些都使得汉语既赋予”概念“与”概念“自由组合的能力强,亦寻致”概念“本身多义性。(”概念“作广义理解,如理解为”字“,”词“,或传统意义上的”概念“的意义等等。)汉语模糊性造致多义性,多义性即意义多样性,就使得汉语往往可被解为A,或BC,意义的这种不定性使得汉语无疑具有含蓄的特点。所谓语言的含蓄,并非是说该语言的内外收缩,闭合”蓄紧起来,解释事物时,找不到或难以找到一种恰当的说法。相反,含蓄是说该事物扩张能力强,可被厉害地扩张。(即对该事物的解释各种各样,并且也合情合理。)正是这种模糊性、多义性使得汉语因而具有含蓄性。


   汉语的含蓄性的另一方面,汉语言常将最需要说的东西放在一句之后。再拿英语与其两相比较。

   原文:Another     important     factor     to     be     conidered     in     choosing     the     place     is     the     followindg.


   语序:Another     important     factor  1to     be     conidered 2 in     choosing     the     place 3is     the     followindg4.


   直译:另一个重要因素(1)要加以考虑的(2),在选择地点时(3)是在下面(4)。


   汉语习惯的译文:下面是(4)选择地点时(3)要加以考虑的(2)另一个重要因素(1)。


   英语语序为(4)(3)(2)(1)。


   汉语语序为(1)(2)(3)(4)。


   事实证明,汉语常将重要词置后,表音语言如英语则喜欢将其前置。这表明中国人的思维—-心理结构是向内的。因此汉语含蓄性便无可避免。


   从以上对汉语特点分析中,看出汉语特点确是独特且多样,这又是使汉语具备多种多样功能原因。从整体上看,汉语就明显地旦现出立体性来,和世界上其它表音语言比较,占绝对优势,因为表音文字其功能集中在音象功能上,整体看,表音语言过于符号化,呈现平面性。


   但是,以汉语言为母语的人不能沾沾自喜于汉语的立体性,贬低表音语言的平面性。要明白,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优点,存在优点的地方就是产生缺点的地方。汉语因具有立体笥,使其语言简洁、形象,花少笔墨可说明大道理。在宏观理论的阐述上长于高度概括,常能高屋建瓴、一语中的、直逼真理。但汉语弱于分条缕檄的量化陈述,流于模糊、抽香肠的定性概括,在具体论证上草率化。这就是为何在理论科学方面落后于西方的一个重要原因。


   与此相反,表音文字在表意上的精密性和条理性,长于微观阐述,在具体论证时明白易懂,精细实在,说服力强,汉语易于看风树林却难于发现树木。表音语言风树木易,又往往会犯片面错误,弱于综合概括。这就是为何老子一部五午多字的《道德经》,落到近代西方学者手时则必然被推衍成百万字的鸿篇巨制的原因。


   所以在看到到汉语巨大优势同时能深深地意识到短处,能取长补短,那么谈汉语特点再多也不主过了。


   在此,需要明白:世上没有绝对的真理,更何况标准。上文对汉语特点的分析,都排险了例外。如汉语的表音特点上文说在汉字音节中辅音永远在元音前,但还有极少数汉字并无畏音,如“啊”字,音节为“a“,就是例外。汉字的任何一个特点之下都具有其特点外的地方。这一点可以推而广之在一志事物身上。)这使得在谈其特点时只能在排附例外的情况之下谈才有意义。要知道,一切标准、真理总是在没有例外的环境之下才得以生存,当例外不再成其为例外的时,真理也就不再成其为真理。同时,汉字并非只有上面的特点,试想几午年的沉积、演变,若果说汉语就只有上面零星几个特点,未免自大。这些值得注意。


   写作视觉:总结与陈述

参考文献 :《中西文化比较》  北京大学出版社

零零六年十一月十日晚毕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