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幻想对日后人生影响的思考

童年幻想对日后人生影响的思考

童年的哪些梦幻的,不着边际的想象力是童年记忆之中比重最大的一部分。

它对于日后人生的影响极大,甚至成为日后性格中的心理原型。 人的许多后续的进程,都包含着早期童年的想象蓝本。

在蒙氏的理论中,认为运动可以使思想实体化,我觉得,虚妄的想象,或许从反面,成为另一种更为重要的回归,如同一种幽灵,鬼魅。

作者王家新,曾于1981年写过一首诗,叫作《在山的哪边》,收录于初一人教版的语文课本中,诗的原作是: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山那边是什么呢?
妈妈给我说过:海
哦,山那边是海吗?
于是,怀着一种隐秘②的想望
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
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
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妈妈,那个海呢?

在山的那边,是海!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今天啊,我竟没想到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过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
一次次浸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在山的那边,是海吗?
是的!
人们啊,请相信——
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
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
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
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这首诗,我觉得它从某种意义上阐释了童年记忆,或者是基于童年记忆的童年想象,对于日后人生的早期心理原型的构建,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这种现象可以见诸于相当多的传记作品中。

例如,世界有名的童话大师安徒生在其童年时期,当年在充满着巫风色彩的乡村中,就已经开始构建其想象王国,做一名演员和歌唱家,这正是后来有了算命的女巫所说的哪句话;“孩子的幸福之花不在这里开放,得离开此地到远方去寻找!”基本上,后期安徒生的人生轨迹,实质上就是对于童年想象力的一场回归。

再者,在掀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恶魔与幽灵希特勒的身上,也能找到这种心理的原型。

很难想象的是,普通平民出身的希特勒,有比他更不相称的人来承继俾斯麦、霍亨佐伦家族皇帝和兴登堡总统的衣钵,成为后期德国的绝对统治者。
但是它后期的整一个思想体系,在其青少年时期就已经被其种种偏执的狂热的幻想播下了种子,成为后期的思想根源。

早期的幻想,偏执,狂热等诸元素,往往成为后来成年后人格中最为核心的东西。这实际上不得不引起作为家长的我们的一点思考是,如何在遵照蒙氏思想的精神实体的过程之中,去发展孩子的哪些不着边际的想象力呢?

作家范晓波在《带你去故乡》中说:人在成年之后的种种执与迷,多半是在为童年还愿,你童年缺失什么,成年后就会追逐什么,童年受到了怎么的扭曲,成年后就会加倍地反弹。

在生命的河流中,总有它最早的源头,而这种源头永远不会干涸。

2017年2月26日星期日

记录于湛江吴川

 

admin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

文章归档

分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