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我悟周易:讼道(第二篇书评)

  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九二:不克讼,归而通其邑人三百户。无眚。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

  九四: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

  九五:讼。元吉。

  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

 

 评

关于争讼之道:

1)慎兴争讼。欲兴争讼,必须戒惧警惕,不要轻易为之。孚,信也,实也。窒,止塞难通也。惕,戒慎恐惧也。

 

2)不得已而为讼。讼非美事,必理直见枉情真受诬有孚见窒不得不讼。然犹非得已,必心存忧惧,自讼于内而惕辨明即止,无敢逞强。

 

3)争论双方需有实理。与人争讼必先有孚实之理,若无其实而与人争,则与寻衅无异。中若无其实,实乃是诬妄,此乃凶道。从讼卦而言,卦之中实,此乃有孚之象。程子曰讼之道必有孚实,中无其实是诬妄也。讼待决于人,虽有孚须窒塞未通,事既未辨吉凶未可必,故有畏惧。言二五得中则吉。

 

4争讼需适可而止,慎为求胜而逞强,因讼乃非美事,终凶必陷A中吉,谓与人争讼苟能得中,适可而止,则吉也。终凶,谓不知适可而止,一味争讼到底,则凶也。讼者,所以求辨是非而断曲直也,故以见九五中正大人为有利。讼乃险事,与人争讼时,切忌一心二用,尤不宜冒险犯难,故诫以“不利涉大川”。 而中乃窒可通而吉,若持其有理而终讼不休则孚反窒而凶。于此之时,原本已有孚能以之讼,但当适可而止,若究追不止,即已之孚必失而陷险地。见明断大人以资剖决则窒始通,而利如驾空求胜,险如涉川则因虚丧实甚不利焉。己讼之有孚如果驾空求利即己之孚必失。讼之有孚者其利害如此,况非孚者而可讼乎?如果从一开始就没有孚之者,又岂能兴讼之事乎?讼非美事,当谨以兴之,兴之者,乃不得已。B争讼乃求实,而非决胜负逞强。讼已经非美事,若讼之不已,而至于其极,其凶可知矣。入渊者,舟重遇风,其舟危矣。入渊有灭顶之灾,故“不利涉大川”,这是针对九二爻变说明的卦象。故入渊与冒险兴讼,必陷其身者一而已矣。

 

5)以诚与惕争。A诚。争讼的过程中,需诉诸以诚心而非以诡诈。B惕。惕者,戒惕是也。虽双方有理,却也因窒塞未通而生讼。事既未能辨吉凶,因此故有畏惕。

 

6)承认错误。上承于前,在此,讼之为道者,当以实为基础,于此,争讼双方,当需有承认错误之勇气。

 

7)讼,终必凶。A若怀险诈之心与人讼,必陷己于险地。B如若初始之时,己有孚而不懂适可而止之道,为逞强得理不让人,义必穷,初始己之孚必丧,终陷险地,此乃终必凶者是也。何以终凶?以讼非美事德丧业堕怨深祸结理不可成也。荀爽曰:“坎在下为渊,涉川必遇险。”

 

8利见大人。A大人何以利见,以五所尚中听不偏正断合理抱冤者宜见之也。涉川何以不利,以冒险求胜自投于渊也。所谓涉川者,可以理解为持久以争未能适可而止,又或可言之涉大川之事,未可轻易与人讼,讼者,如舟过大川,舟人之讼必终致舟覆。此乃不利涉大川是也。若讼之即乃无异于自投深渊。利见大人者以见公正也。大人能以其聪明中正决所讼之事。项氏安世曰:利见大人,或不与之校如直不疑,或为之和解如卓茂,或使其心化如王烈,或为之辨明如仲由,皆讼者之利也。刚来而得中也。终凶。讼不可成也。利见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于渊也。利见大人者,见九五以决其讼也。不利涉大川者,不讼事之浅深,冒险入渊以兴讼也。惟中正,才能辨人是非。欲胜讼者,须于第三方评判断乎?讼之道,乃系争双方就某事意见相左,争持不下,乃言之于公,委由第三者辨是非,断曲直。B利见大人者,非为逞强取胜者也,乃为评所讼事之是非曲直是也。《彖传》再次透露尚刚思想。阳刚若居中正之位就可以逢凶化吉,就中以得到统治者的关照。

 

9)讼,非利涉大川之道。胡氏瑗曰:“孚者,由中之信。人所以兴讼,必有由中之信,而为它人之所窒塞,不得已而兴讼。然虽已有信实,而为人之窒塞,亦须恐惧兢慎而不敢自安,则庶几免于凶祸;又中道而止,则可以获吉也。大川,谓大险大难也。凡历险涉难,必须物情相协,志气和同,则可得而济也。今讼之时,物情违许而不相得,欲济涉险难,必不可得。”涉险之道利在同心,此岂相争之时哉?讼有孚窒惕中吉,必须适可而止,讼而可有成矣。利见大人者,有两点,其一:讼适可而止,并判之以公正;其二:见之理实以求证己之孚,而又讼之两者两相愉悦。反之,如若终凶者讼必不可成。此乃不懂讼适可而止之道也。利见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于渊也。不利涉大川,从象上讲,需是内刚健,外大川,讼卦与需卦相反,是大川在内,刚健在外,大川在内为险阻,又有刚健的力量在外堵截,不易过去。卦辞的意思是说:打官司有主据,心中憋闷窒塞,担心戒惧,中途结束案子吉祥,打到底有凶。找大人诉冤有利,但不要冒险去贪功立业,时机不允许。讼有孚窒惕中吉者,以九二刚来虽有能讼之才而得中,无好胜之念冯理气自胜,非以血气胜人,故吉。

 

10A做事以谋始。为免于讼,君子当作事以谋始。君子以人情相违有讼,讼不起于相违之时而起于作事之始。于事机之先防微杜渐,讼端绝矣。《象》曰: “天与水违行, 讼。 君子以做事谋始。”即讼端绝也。作事谋始,工夫不在讼之时,而在于未讼之时也。与其病复能服药,不若病前能自调之意,天下之事莫不皆然。讼卦由乾上坎下组成, 乾的卦象为天, 坎的卦象为水, 天往上行, 水往下流,二者的方向目标完全相反,背道而驰,难以沟通整合,协调发展,从而产生矛盾对抗,这就是讼卦的象征。如果说自然界“天与水违行”的矛盾对抗由客观外在的因素所决定,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非人力所能干预,那么就人类社会而言,各种各样矛盾对抗的现象都是由人为的错误所造成,不能推卸责任诿之于客观,应该从主观上的决策失误、 管理不当、 谋划不周上找原因, 站在总体战略的高度全盘考虑, 预先防范。 所以君子观此卦象, 推天道以明人事, 领悟到了 “做事谋始” 的道理,在开始做事之时就进行周密谋划,制定必要的行为准则和规章制度, 使人们有所遵循, 以防止争讼, 消除对抗。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通达事理的聪明君子,不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在起手处考虑再考虑,谨慎又谨慎。朋友反目,萁豆相煎,人世间所有的恩恩怨怨,一切争斗的祸根,口舌的缘起,岂不是在事物的开初就种下其根苗的吗?B《需》卦以有雨为饮食之道,《讼》卦以无雨之故,因饮食之事而讼矣。惟讼一在于讼之日,在于无饮食之日,故君子作事必谋始。谋始者,所以绝讼之源,教导人民努力于耕种也。

 

11)讼卦也从反面证出作事需体态方圆乎?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能物之情也。若能如此,又何患有讼乎?

 

12)在上位者及万民需两相互化者是也。若在上位者刚愎自用,讼必生矣。于此,利见大人者,乃在上位者能及其万民两相化者是也。讼争之在于在上位者不化万民,在上位者不化万民者乃上位者刚愎自用,而民唯有行其险也。于此之时,务使上下皆有德者而后讼可自消也。孔子曰听讼吾犹人也不必也,使无讼乎谓上下皆有嘉德而无远心也。宜岸宜狱万民之咎乎?上刚则心不平,刚愎自用不度民情而民得行其险矣。正是于此而言,讼之争乃在于在上位者以刚而不体察民情,于此之时,在位者刚愎自用而万民之众唯有行其险,讼生也亦未能决也。此于上位者之过者,也在万民之化需上下相嘉其德而可以一致顺化。君子如行至诚之道则民险凶之心息,如行平易之政民则乖争之情去,言民之失由于上可反复了。

 

13防讼A如何妨讼?有孚者,心诚实而不诈伪也。窒者,窒塞而能含忍者也。惕者,戒惧而畏型罚也。中者,中和而不狠愎也。人有此四者,必不与人争讼,所以吉。若可已不已,必求其胜而终其讼,则凶。B讼卦提倡弥息芥蒂,止息争端,化干戈为玉帛的无讼主张,控制好争强斗胜的个性,息事宁人,相互谅解,不要闹事,不要惹事。正如富兰克林所说的:“如果你老是接抬杠、反驳,也许偶尔能获胜,但那只是空洞的胜利,因为你永远得不到对方的好感。”因此,你自己要衡量一下,你是宁愿要一种表面上的胜利,还是要别人对你的好感?争强好胜不能消除误会,只有靠技巧,协调,宽容,才能消除。在谈论中你可能有理,但要想在急诊经中改变别人的主意,你一切都是徒劳。“靠争强好胜的辩论不可能使无知的人服气。——威廉-麦肯罗”拿破仑的家务总管康斯坦在“拿破仑私生活拾遗”中写到,他常和约瑟芬打台球:“虽然我的技术一错,我总是让她赢,这样她就非常高兴。”我们可从康斯坦的话里得到一个经验:让我们的顾客,朋友,丈夫,妻子在琐碎的争论上赢过我们。林肯有一次斥责一位和他人发生激烈争吵的青年军官,他说:“任何决心有所成就的人,决不会在私人争执上耗时间,争执的后果,不是他所能承担得起的。而后果包括发脾气,失去自制。要在跟别人拥有相等权利的事物上,多让步一点;而那些显然是你对的事情,就让得少一点。与其跟狗争道被它咬一口,不如让它先走。因为,就算宰了它,也治不好你的咬伤。”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口德与己中国人有句古话:“成人之美,不送人之恶。”可以说,成人之美是美德中的美德。凡是成人之美的话,诸如激励人心,善良忠告等是受人欢迎和尊重的。反之,在与人谈话中,不但不成人之美,反而拆别人台,与人唱反调,不管别人说得对不对,都要反对一下,使人家的兴致成为泡影,那就注定要遭人唾弃朋友、同事多半会疏远他。唱反调,唱不出真正的赢家每一个人都相信自己才是真理的拥有者,为此,他们常常争论不休,但他们却不知道,争辩的言辞是很苍白无力的,它很少能说服他人改变立场,就算是口若悬河的诡辩家也挽救不了自己的命运。所以说,逞口舌之利是毫无意义的,不但不能改变别人的立场,反而把自己逼上绝路。有位爱尔兰人名叫欧·哈里,上过卡耐基的课。他受的教育不多,可是很爱抬杠。他当过人家的汽车司机,后来因为推销卡车不顺利,来求助于卡耐基。问了几个简单的问题,卡耐基就发现他老是跟顾客争辩。如果对方挑剔他的车子,他立刻会涨红脸大声强辩。欧·哈里承认,他在口头上赢得了不少的辩论,但没能赢得顾客。他后来对卡耐基说:“在走出人家的办公室时我总是对自己说,我总算整了那混蛋一次。我的确整了他一次,可是我什么都没能卖给他。”所以,卡耐基的难题是如何训练欧·哈里自制,避免争强好胜。欧·哈里后来成了纽约怀德汽车公司的明星推销员。他是怎么成大事的?这是他的说法:“如果我现在走进顾客的办公室,而对方说:“什么?怀德卡车?不好!你就白送我我都不要,我要的是何赛的卡车。’我会说:‘老兄,何赛的货色的确不错,买他们的卡车绝错不了,何赛的车是优良产品。这样他就无话可说了,没有抬杠的余地。如果他说何赛的车子最好,我说没错,他就只有住嘴了。他总不能在我同意他的看法后,还说一下午的何赛车子最好。我们接着不再谈何赛,我就开始介绍怀德的优点。当年若是听到他那种话,我早就气得脸一阵红、一阵白了,我就会挑何赛的毛病,而我越挑剔别的车子不好,对方就越说它好。争辩越激烈,对方就越喜欢我竞争对手的产品。现在回忆起来,真不知道过去是怎么干推销的!以往我花了不少时间在抬杠上,现在我再也不做那样的傻事了,果然有效。”C不轻易为讼者,潜龙之象也。卦卦辞“有孚,窒惕,中吉,终凶。”若君子不审时度势,不知遁而眷恋已得私利,为不识时务者,非亨而大祸至矣!“潜龙”者,大智、大勇、大德者。遁世无闷,身虽遁而志惟坚。心守其德,诚实待人,处窒塞之地而能忍,惕若,中和而不刚愎,有如是何与人争讼。反之,若因利(“有孚“)必求其胜而讼之不已,不知进退,丧失“潜龙”之质矣。“潜龙”之君子,以作事始谋,谋之于始,则争讼之端自然绝矣。与其病后服药,不若病前能自调之。天下之事莫不皆然。这正是告诫“潜龙”者,于待天之时,避开人世之间通常发生的无谓之争讼,是获取成功的一个重耍条件。D中国自古不爱官司爱德治。祖先们当初治理国家却以和和美美平平静静为最高目标。礼仪之邦的圣贤们力图以人治行德治,并不以法治为然。那时光讲的只是伦理建设道德建设,还没有现在这样把法治建设引入精神文明建设的范围。从老早的时候起,天下一直都不鼓励打官司,上公堂论是非的人让人侧目,他们被认作诚信泯灭良知不明的人。于此而言,从人类的“饮食矛盾”而产生的讼争之事,却是以此为发端直接地引入了对于政治建设的最初的精神分歧的问题么?E从中国人的人格基因而言,凡事忍气吞声,忍辱负重,凡事能忍则忍,忍是一切美德中最大的美德,打官司上公堂只是忍无可忍不得已偶而为之之事。而且必须像晴蜒点水,浅尝辄止。公堂上论输赢,与其说是看谁有理谁没理,不如说是看谁家的地位高,势力大。因为“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14)要争得有艺术,争得和平。如何争?世间矛盾不可避免。就要学会利用矛盾,利用矛盾,是说会争的人,尽量把争讼用于保护自己应得的利益方面,而不是为了逞强。外有才干,内心险恶的人,必定善于争讼,但逞强久了,终会招致凶险。为了降低争讼的成本,能调解就调解,调解的时候利见大人,会请比较高明的人来裁决。所以,争讼确实可以保护你的应得利益,也确实可以争得和平,富于艺术。一个上备真正勇气的人,会懂得什么该争,什么不该争,争的时候也不会被对手激怒而出现纰漏。要争得有艺术,要争得和平。

 

 

参考文献:

《周易现代版》王宝琳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

《周易正宗》马恒君著◎华夏出版社◎2007年4月北京第1版

《易学大辞典》张其成主编◎华夏出版社◎1992年2月北京第一版

《周易通义》李镜池著曹础基整理◎中华书局◎1981年9月第一版◎1988年9月北京第四次印刷

《边读边悟易经》东篱子著◎中国华侨出版社◎2005年6月第一版◎

《中国人的经验——易经解生活》闻章著◎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周易智慧——领导者纵横智慧书》常万里主编◎中国华侨出版社◎2002年10月第一版◎

《周易六十四卦通解》朱高正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第一版◎2005年1月第3次印刷

《周易折中》[清]李光地著、李一忻点校◎九州出版社会◎2002年9月第一版

《周易六十四卦通解》朱高正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2005年1月第3次印刷

《周易现代解读》余敦康著

《周易与人生谋略》刘孝存著/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9年1月1日第一版

《四库全书.经部.易类.072.易源奥义-周易原旨》[元]保巴撰

《四库全书[1].经部.易类.081.周易集传》[元]龙仁夫撰

 

 2012年3月毕于湛江

 2012年5月9日发于此

 转载请注明来自本人博客

 

admin

One Response to “(5月)我悟周易:讼道(第二篇书评)”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

文章归档

分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