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我悟周易:讼道(第一篇书评)

   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本义:讼,争辨也。上乾下坎,乾刚坎险,上刚以制其下,下险以伺其上,又为内险而外健,又为己险而彼健,皆讼之道也。九二中实,上无应与,又为加忧,且于卦变自遁而来,为刚来居二而当下卦之中,有孚而见窒,能惧而得中之象。上九过刚居讼之极,有弱极其讼之象。九五刚健中正以居尊位,有大人之象。以刚乘险以实履陷,有不利涉大川之象。故戒占者必有争辨之事,而随其所处为吉凶也。

孔氏颖达曰:“窒,塞也。惕,惧也。凡讼之体,不可妄兴,必有信实,被物止塞,而能惕惧,中道而止,乃得吉也。终凶者,讼不可长。若终竟讼事,虽复窒惕,亦有凶也。物既有讼,须大人决之,故利见大人。若以讼而往涉危难,必有祸患,故不利涉大川。”

程传:“讼之道,必有其孚实。中无其实,乃是诬妄,凶之道也。卦之中实,为有孚之象。讼者,与人争辨而待决于人,虽有孚,亦须窒塞未通。不窒则已明无讼矣。事既未辨,吉凶未可必也,故有畏惕。中吉,得中则吉也。终凶,终极其事则凶也。讼者,求辨其曲直了,故利见于大人。大人则能以其聪明中正决所讼也。讼非和平之事,当择安地而处,不可陷于危险,故不利涉大川也。”

 

 评

 

1A讼当作与人争辨与斗争的审美意象。若需为敬之象,而讼当为“自争胜”之象,此乃不敬也。乾刚坎险,上刚以制其下,下险以伺其上,又为已险而彼健,皆讼之道也。讼就是争,然而这里所说的争只不过是世间凡人为自家的生计所展开的讼争,尼采所谓的因权力意志而在超人之间展开的那种血腥之争,讼卦还一点没说呢。B当同舟涉大川之时,匆与人争讼,若争讼者有覆舟之危也。此乃一利涉大川。下卦二阴一阳,阳涉川之象。此乃讼之审美意象。C象曰:心中有事事难做,恰是二人争路走,雨下俱是要占先,谁肯让谁走一步。D讼意为争讼,引申为斗争。孚,通俘,指俘虏。经过争讼,得到俘虏,但要警惕,中期平安,终有凶险。筮遇此卦,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讼卦经文,反映了奴隶主阶级内部激烈的政治斗争。这种斗争,勤围绕诉讼进行,或围绕权力展开。在斗争中有的失利,导致倾家荡产,有的取胜,得到国君赐级的荣耀,有的安分守己,没有受到冲击。总之,明争暗斗,互相角逐,矛盾极其尖锐。E讼者,饮食之争也。关乎饮食之道背后的人类社会矛盾的事情。需卦要求发展生产,研究了饮食养人的道理,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悠悠万事,吃饭的事最大。围绕吃饭这件是大的麻烦事情,人与人之间结成了复杂的社会关系,由此产生的各种各样的矛盾。《礼记-礼运》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饮食也罢,男女也罢,有人就有欲,欲多则争。《序卦》曰:“饮食必有讼。”讼就是光天化日之下面红耳赤一点情面不留之争。《杂卦》说得一针见血:“讼不亲也。”孔子说亲亲为仁。可见不亲就是不仁。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见钱双眼炯炯有神,你争我夺,得理不让人,哪里还顾得上什么亲不亲的事情呢。于此而言,有孚则有欲也。中吉者,乃清欲少情乎?

 

2讼之卦象A讼为争讼之意。讼之为字,左言右公,言之于公也。从卦象而言,坎为水,乾为天。大象传曰”天与水违行,讼。”对作易者而言,水之至大者为黄河,天则假日月星辰而行,黄河之水由西向东流,日月星辰由东向西转,天与水逆向而行,乃天地间至大争衡之气象。《讼》有孚者,《需》,以饮食之道教民而民信之。讼,民信之而窒矣。窒,即彼此相争讼也。惕中吉者,即《需》六四之顺以听,上六敬之,终吉也。终凶者,即有有孚窒而凶也。利见大人者,争讼不己,利见《屯》建候之大人,而求以公言判之也。不利涉大川者,《需》卦之昨涉大川,以生活问题解决,可以涉大川而往无不利。《讼》卦以饮食之故,至有争讼,不能如《需》卦涉大川,而前往无不利也。B《讼-序卦》:“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人之所需者饮食,既有所须,争讼所由起也,讼所以次需也。为卦乾上坎下,以二象方之,天阳上行,水性就下,其行相违,的怪成讼也;以二体方之,上刚下险,刚险相接,能无讼乎?双人内险阴而外刚强,所以讼也。这句话今人不大容易理解,应当联系上古的物质条件。饮食是人类生存必需的物质条件。这个条件对今人来说比较容易满足,但上古物质不丰富,不能满足每个人的需要,这就要争夺,争夺起来就要打官司,讼是争讼,打官司的诉讼。C九二中实,有孚之象。一阳沉溺于二阴之间,窒之象。坎为加忧,惕之象。阳刚来居二,中之象,上九过刚,终之象。九五中正以居尊位,大人之象。中爻巽木,下坎水,本可以涉大川,值三刚在上,阳实阴虚,遇巽风,舟重,遇风则舟危矣。舟危岂不入渊?故《缘辞》曰:“入渊”,不利涉之象也。与“栋挠”同。文王卦辞,其精妙至绝。D讼自逐来二三相易阳居二而得下卦之中,窒惕者虽是得中其位未当,当以畏敬慎守其中则可矣。终凶者,过中位极必致凶矣,指上九也。讼不可成也。利见大人尚中正也。指九五也居君位,既中且正决讼之主也。不利涉大川。互体见异坎异浮于坎水有木来之象,涉川也又见离中虚为舟而三阳在上重不堪载,不利涉也。君子以作事谋始,君子体而用之当以怵惕敬慎,其讼不可轻举妄动,作事必谋其始,有讼不若无讼也。E“讼有乎,窒惕,中吉,刚来而得中也。”意思是说,讼卦是由卦变来的,卦的九三下到二位,居于下卦之中,成为两个柔爻的主心骨,两个柔爻依附相合,故有有孚。下卦变坎,坎为加忧,为险阻,故窒惕。居于中位,行不失中,故中吉。刚来而得中显然指爻的运动。

 

3卦德。 彖辞中讲“小往大来”(泰)、“刚来而下柔”(随)、“柔而文刚”(贲)、“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无妄)、“刚来而不穷,柔得位乎外而上同”(涣)。以卦德论,上以刚陵乎下,下以险伺乎上。以一人言,内险而外健;以二人言,己险而彼健。险与健相持,皆欲求胜,此必讼之道也。《序卦》:“饮食者,人之大欲存焉。”既有所需,必有所争,讼所由起也。所以次需。

 

关于讼是怎样产生的问题

 

A塞而不得通。虞翻曰:孚谓二,窒,塞止也。语类云:二正应在五,五亦阳,故窒。塞乃因不得通也。讼卦二,五两爻皆予居中,中实乃有孚之象。讼虽有孚,然必其理有止塞难通而不得其全之处,故兴讼宜戒慎恐惧。因此,沟通自然是解塞的方法。按彖辞“刚来而得中”的提示,讼卦的九二是很关键的一爻。九二来到下卦中位,上下有两个柔爻相合,故有孚。孚是信,在别的卦里多指诚信,讼卦是打官司,信是凭信,有证据,有孚是有诚信。室是窒息,在享通意义相反,在讼卦里是指心中郁闷窒塞。从象上讲是因为水与天违行。需卦是水蒸发到天下,上下流通。讼卦是水从天上落在地下,天高出水上,水返回地下,背道而行,越离越远,上下由交流又恢复到不交流,故窒塞不通。惕是有所担心而做好戒备,指九二在坎中。

 

B讼,争辨也。以卦象言,天连上,水流下,其行相违。意见相违乃因价值观未能统一。李光地曰:理明于素,则争必不生;虑周于先,则争端不起。

 

C生民有欲则必争

 

D怀阴险之心者致讼之道是也。从卦德而言,坎为险陷,乾为刚健,喻人若内怀险陷之心,百外有刚健之行,乃致讼之道。六爻中凡相应者,上与下违行,皆有争讼之象。内心阴险而外表刚强者,易与人争讼。故于此而言,生之为人者,若有大丈夫之勇气,亦不能缺大丈夫之胸怀是也。讲信用与义气者是乾健之精神,亦须有开阔的胸怀与格局。若与人陷于争讼之纠葛中难以自拔,便难以有回旋的余地,终会对自己不利。所谓官司之能事者,打不赢不好,打得赢也不见得好。于此而言,为讼之事,既须以信心,亦须时时怀警惕戒惧之心,以防不测。

 

E生讼之事,将致己于险陷之地也。生讼之事,人的天性便宜在争讼的过程中发生扭曲,此乃将自己致于险陷之地也。在众多的事实中,打官司仅是因一时气盛所致。若为官司之事而徒以浪费时间与金钱,且使自己益增火气,终于两败俱伤,即使可胜,又何用之有?因此,于某些小事,尽可睁一眼闭一眼,而非动辄便公堂相见,如此将因小失大,既劳民伤财浪费时间,且失尊严,不得安宁。许多人想通过打官司来找回公道,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最后如愿以偿却极少。争执的人一般不懂得适可而止,往往是开头得理不让人,盛气凌人自我感觉战无不胜,后来却引起对方的极大憎恨和争斗之心,反而以惨淡败兴告终。较明智的态芳是找水平高,德行出众的大人来调解,不明智的人会闹成意气之争,远涉外围拉帮结伙大大地去争一把。《象传》中说:天穹自东向西转,大地上的水从西往东流,方向相反行动不一,人生也是这样,总会产生逆向相背的人或者事,这就常常有争执和争讼啊。君子深刻地了解这一点,所以做事的时候,打开始就深谋远虑,不畏矛盾。人世间处处充满着争执与矛盾,于此之时,须了解讼卦的精神。

 

F讼卦,上卦是乾,乾为刚健,下卦是坎,坎为险,组合在一起是险恶而刚健。这种人到处都会发生争执,打官司是必然的,因此构成讼卦。

 

参考文献:

《周易现代版》王宝琳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

《周易正宗》马恒君著◎华夏出版社◎2007年4月北京第1版

《易学大辞典》张其成主编◎华夏出版社◎1992年2月北京第一版

《周易通义》李镜池著曹础基整理◎中华书局◎1981年9月第一版◎1988年9月北京第四次印刷

《边读边悟易经》东篱子著◎中国华侨出版社◎2005年6月第一版◎

《中国人的经验——易经解生活》闻章著◎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周易智慧——领导者纵横智慧书》常万里主编◎中国华侨出版社◎2002年10月第一版◎

《周易六十四卦通解》朱高正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第一版◎2005年1月第3次印刷

《周易折中》[清]李光地著、李一忻点校◎九州出版社会◎2002年9月第一版

《周易六十四卦通解》朱高正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2005年1月第3次印刷

《周易现代解读》余敦康著

《周易与人生谋略》刘孝存著/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9年1月1日第一版

《四库全书.经部.易类.072.易源奥义-周易原旨》[元]保巴撰

《四库全书[1].经部.易类.081.周易集传》[元]龙仁夫撰

 

2012年3月毕于湛江

2012年5月9日发于此

转载请注明来自本人博客

 

 

 

 

 

 

admin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

文章归档

分类目录